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殿下第8节(1 / 2)





  齐尚书便由荣烺所提问题,讲一讲开国后诸功臣得失,有些能清正自持如颜家,延续至今。有些如那十一位被打入逆臣录的义士,身死名败,家族亦是昙花一现,如今早不知飘零何方。

  齐尚书口才不错,讲起来娓娓动听。尤其史书本就故事性强,齐尚书还能穿插些小故事,并不是打入逆臣录就再无可取之处,每个人都有善恶双面。

  荣烺年纪小,齐尚书讲半个时辰,就让女孩子们歇一歇。他自己也要喝茶润润喉,顺带问问公主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。

  荣烺没觉着哪儿不明白的,荣烺挺爱听故事,还催齐尚书,“齐师傅你喝完茶就快讲吧,我一点儿不累,我不用休息。”觉着齐尚书虽然书讲的不错,就是有点爱休息。看着挺年轻的,体力有点不济。

  齐尚书放下手中的雪白茶盏,只好说,“殿下真是勤勉。”

  “齐尚书这样渊博的人给我讲书,我怎么能懒惰懈怠呢?”荣烺一向嘴甜,她也从不因自己是公主就高高在上。

  这样哄人的话,从孩子嘴里说出来就格外好笑。齐尚书还得一本正经地拿起书本,“那臣就继续讲了。”

  齐尚书还是维持自己的时间表,半个时辰休息一次,待讲完一个时辰,就让学生们自由讨论。

  荣烺说,“今天听着,好人跟好人都是相似的,坏人同坏人也是相似的。”

  齐尚书听出些味道,轻轻颌首,“这话怎么讲?”

  “齐师傅你看啊,太.祖皇帝当然是圣人,还有颜文襄公,生活很俭朴,为人很谦逊,治家也很严谨,做官很清廉,处事很公正。像那些被写入逆臣录的,基本都是,贪墨、枉法、欺民、结党、谋反。”

  荣烺伸出手指数了数,看荣玥几人,“基本都这样,是不是?”

  几人都点头,荣玥胆子小,小声说,“我听着怪可怕的。”

  “玥玥姐,不用怕,这都是过去的事了。”荣烺安慰荣玥,郑锦也说,“史书上都是发生了的事。”

  荣玥说,“我祖母说,女孩子,少听些打打杀杀的事。”

  荣烺道,“叔祖母是上了年纪,胆子小。咱们年轻,又是大人了,当然不能像叔祖母那样了。你看我祖母就很有胆量,我祖母就经常看史书。”

  荣玥本就是个没什么主意的姑娘,叫荣烺这样一说,她也觉着挺有道理。荣烺接着补了句厉害的,她问荣玥,“玥玥姐你说,是我祖母有见识,还是叔祖母有见识?”

  “当然是太后娘娘。”荣玥想都没想便答了。

  “这就是了。你拿不定主意的时候,就跟着对的做,那肯定就是对的。”

  这句话立刻说服了荣玥,荣玥定定神,看荣烺比自己小四岁,却来安慰自己。她是做姐姐的人哪,荣玥鼓起勇气,“阿烺你放心,我慢慢练着,胆子肯定能练大的。”

  “肯定能的。”荣烺很肯定的鼓励玥玥姐。

  齐尚书观看一场女孩子间的友谊,强忍着看天的冲动,等女孩子们把情绪调整好。荣烺安慰好荣玥,还记得齐尚书之前的问题,跟三位伴读说,“咱们继续讨论齐师傅刚刚的问题吧。”

  荣玥光顾着害怕了,那是啥观点都没有。

  郑锦性情爽快,想了想说,“这些罪臣辜负了太.祖皇帝的恩德,也算罪有应得。”

  颜姑娘说,“我觉着,为人要有大些的志向。如果当初追随太.祖皇帝起兵,就是为了以后高官厚爵得享富贵,这人的追求也就是富上加富,贵上加贵。而富贵是没有尽头的。如果这人的志向是齐家、志国、平天下,以报国家、安黎庶为己任,便不容易为富贵权势迷眼,也就不容易犯下那许多罪责吧。”

  齐尚书点点头,“说的都不错。”收拾教材,“今天的课就到这儿吧。”

  荣烺怪遗憾地,“这就讲完了?”

  齐尚书道,“今天的讲完了,后一早还是臣的课。”

  荣烺头一天上课,瘾特大,问齐尚书,“齐师傅,你只问我们有什么想法?你讲这段历史,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没?”

  齐尚书拍拍手里的书,“凡能入书者,无一凡品。大善大伪大奸大恶,都是一生。”

  等半天没等到后半截儿话,荣烺见齐尚书起身一礼,“殿下,您还有接下来的课,臣告退了。”

  荣烺问,“刚你那话说完了?”

  齐尚书点头,“完了。”

  “怎么都觉着像句半截话。”荣烺说。

  齐尚书莞尔,“那臣就再补上一句,臣每读史,翻阅先人事迹时,难免会想到自己,有时会问自己,我更愿意如何度过一生,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?”

  荣烺道,“肯定得是个名垂青史的名臣吧。”

  齐尚书看她包包头一眼,觉着公主天真可爱,不禁唇角微翘,与她道,“殿下,你愿意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?”

  荣烺率真坦白,“我想像祖母一样,贤达明理。”

  对上荣烺清澈目光,齐尚书缓缓收了笑,“那需要付出很多的辛苦,很多的努力,那可不是一条容易的道路。”

  “那公主得加倍用功读书了。”

  第13章 休沐日

  齐尚书告辞后,荣烺几人又上了一节音乐课,学了识谱,就到了中午的休息时间。

  于是,几个小姑娘就挎着小书包放学回寿安宫了。

  寿安宫。

  听到窗外传来熟悉的稚嫩又清脆的说话声,郑太后放下手里的奏章,转头看向窗外。果然就见几个小姑娘回来了。走在最前头的就是荣烺,她年纪最小,个子也最矮,但走路可带劲了。

  小脑袋扬的高高的,小步子踩在地上,一只手抚弄着书包带,走的又快又稳。

  郑太后不由露出笑意,对女官道,“把甜羹端上来。”

  另外一上年纪宫人迎了出去,站在殿前向荣烺见礼,“殿下放学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