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殿下第22节(1 / 2)





  “就是这样。”

  兄妹俩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,荣绵说,“你这书听着十分要紧,史太傅学识极好,要不要我请史太傅帮你一起注。”

  “那就是个瞎子。”荣烺还记着史太傅拒绝当她老师的事儿哪,跟她哥说,“祖母原本想让他来教我经学,史太傅就说身体不好,不乐意教我!哥,你说,他跟瞎子有什么区别!”

  荣绵,“有这事?”

  “可不是么?他还不如瞎子哪,瞎子瞎的是眼,他瞎的是心。”

  荣绵笑着安慰妹妹,“咱不气咱不气,钟学士的学识也很好。”

  荣烺翻白眼,“瞎子第二。”

  荣绵惊,“钟学士也拒绝给你做师傅?”

  荣烺重重的哼一声。

  荣绵给妹妹顺气,“那你说谁就谁吧。”

  “我还在想,等我想好跟哥你说。不一定要用朝臣,他们很多人都很傲倨。”

  “他们是不了解阿烺你,你比我还聪明哪。要是他们知道错失你这么个好学生,不知道怎么后悔哪。”荣绵哄妹妹高兴。

  “这也没办法,谁让他们瞎呢,后悔去吧。”荣烺骄傲又自信。

  听着兄妹俩说话,郑太后与荣晟帝都露出欣慰神色。

  第34章

  楚夫人回家路上把荣烺的提醒翻来覆去琢磨个遍,荣烺自然是盼着能把那私逃女子快些寻回的。

  哎,别说荣烺,楚夫人、任何有道德感的人,都希望这女子能被寻回。

  并不是要棒打鸳鸯,而是以楚夫人的阅历,清楚这样与男子私逃的女子会面临多少危险。真能遇着有良心的,那得看运道。倘是个不堪的人,这女子会落入何等境地,实难想像。

  晚上楚夫人把荣烺说的话同丈夫讲了,“要把这案子破了,真能出头不?”

  楚将军收拾着自己的一把美髯,不甚在意的颌首,“有可能。这种小案子,总不能刑部尚书亲自带人去抓。且经御前,底下即便想贪功也不能伸手太过,真有功劳的那个,肯定要报上去的。”

  “你朱雀门也严谨些,万一遇着呢。”g

  “我也盼着能遇着,白捡一功劳。”楚将军道,“不过,那对小鸳鸯原是在郊外的,往城里钻的可能性不大。”

  “这案子应该不难查吧?”

  “半月内能把人找回来,那就是能找回来。要找不回,也就找不回了。”

  第二天,荣烺将这一日的课空出来,调到下次外命妇请安的日子。

  她请了十来人,依旧是宗室、豪门、清流、武将,都齐全了。跟大家说的就是御史上本的事,荣烺问,“你们都听说没?”

  杨华罗湘都是出身宗室,一个是郡主之女,一个是郡主之孙女。大家都没先答,还是要礼让宗室。杨华答的也快,“听说了,我正说跟我娘一起进宫告诉殿下哪,原来殿下已经知道了。”

  大家也都表态,影影绰绰的听说了。

  荣烺继续问,“你们各家是怎么说的。”

  依旧是杨华先答,“我娘说看宫里是个什么说法。”

  罗湘则道,“我刚学会上马下马,我跟我祖母说了,不管别人怎么说,我已经开始学了,就要学下去。”

  罗湘是个很爱读书的姑娘,最有兴趣的游戏是摸牌、猜谜之类,其实,罗湘对骑射兴趣不大,因大家都学,她也便跟着学了。

  基本大家的回答也就是这两种,还继续学着,不过要看宫里的意思。罗湘道,“殿下务必要把御史压下去。倘殿下学习骑射都要听御史聒噪,皇家威严何在?骑射无害宫规法纪,反可强体。这原是可习,可不习之事,但殿下堂堂公主,绝不能因御史反对而不习。”

  荣烺重重点头,想以前觉着罗湘像个书呆,遇事竟比小华姐强势的多,也比小华姐更坚定。

  史太傅的孙女,史家姑娘道,“我祖父说,骑射虽有碍娴静,可御史把帝都郊外案子引到殿下骑射上,也委实牵强。这原应是那家人教女不善之故。”

  钟姑娘亦道,“我爹也说,御史邀名。”

  荣烺嘴上说着,“史大人钟大人果然是明白人。”心下道,看来瞎子一、瞎子二也不全然糊涂。

  方御史家的千金方姑娘终于按捺不住,把家里父亲的态度,以及父亲的担忧说了出来。“御史台跟别的衙门不一样,别的衙门,底下官员上折子,会先经上官过目,但有不妥,上官就能压下来。御史台的话,我父亲只能提醒下头御史,这事儿这么说不对,可御史不听,也不能压他的折子,只能容他上书了。”

  “我父亲说,那姑娘与男子私逃,以后就危险了。还说,女子与外男接触的少,必要有防备之心才是。”方姑娘道,“殿下,您是公主,有没有什么办法,教导女子多些防备他人,保护好自己的办法。”

  “我原还想,御史台是不是对我有意见。如今看来,是那上本御史自己个儿的意思。方大人的担忧也有道理。”荣烺见方姑娘明显松口气,笑着道,“今天请大家伙儿过来,不是要跟阿方生气,又不是方御史上书。我是担心你们在家听到御史上书的事不安,索性请大家伙儿进宫,一并说清楚。”

  “这事儿你们都别担心。”荣烺伸出一根手指,“以前怎么着,以后还怎么着。”

  然后,她伸出第二根手指,“还有,昨儿楚师傅给我上课,我提前跟她说了。现在再跟你们讲一遍,这是个机会。你们各家有亲戚能查清郊外那桩私逃案的,只管去查,要是你们各家哪个亲戚立了功,再进宫时你们跟我说一声,我记着他的名字,帮他在父皇、祖母跟前说话,给他赏赐。”

  “只要父皇、祖母知道有这么个人,他有功劳,还怕没升官的机会么。”

  哪怕对于再显赫的多族,当官容易,但能在御前露脸是不易的。

  这的确是个机会。

  谁家会嫌子弟多个机会呢。

  因着年龄都不大,大家也比较实诚,纷纷说,“回家我们就跟家里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