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殿下第309节(1 / 2)





  “你知道他们的倚仗?”

  “商贾都是抱团的,譬如晋地银号,仰仗的就是晋地大族——李尚书家。各地显宦大族,我也认得几个。”赵族长道,“譬如蜀中,自然以唐家为首。河南以郑家为首,山东就是孔氏、王氏……江南谢家的新族长已经在帝都了。”

  荣烺说,“既然咱们能想到这借钱的法子,内阁没道理想不到啊?”

  赵族长轻哼一声,“内阁?前年朝廷整顿江南官场,秦太师何等杀伐,半丝情面都不肯讲。他要真这样的铁面无私,咱们也都服他。可去岁帝都官场整顿,犯人从去岁拖到今年,由今年拖到明年,都知道是陛下舍不得亲外家。秦太师连陛下的主都做不了,他身上还有辽北战败的罪名,他就是开口,两三百万顶多,再多,是没有的。”

  荣烺非常厌恶秦太师,与赵族长说,“我原想渤海国一退,秦太师就该自己识趣辞官的,可直到现在也没动静。倒是颜相,忠心耿耿的跟着往辽北去了。”

  赵族长沉吟片刻,“颜相北上于战事有利,这秦太师么,不知是在打什么主意还真就脸皮厚的原因。殿下小心些,这老东西毒着哪。”

  荣烺颌首,“我听说你跟夏府尹现在颇为投缘。”

  “夏府尹精明强干,一心为百姓,人还不迂腐,帝都城多亏有这么个人。”

  荣烺问,“他与秦太师是一伙的么?”

  赵族长摇头,“他与夏学士父子不睦。”

  “知道什么原因么?”

  “一件俗到不能再俗的事。”赵族长来帝都后没少收集情报,“当年,夏学士不惑之年就升任礼部尚书,颇为得意。那一年,齐康自西北总督任上回朝,准备升任中枢。可要知道,中枢的位子只有七个,六部尚书加一位掌院学士。偏生都满了。按例,齐康要不就连任西北总督,要不就转任其他富庶地方的总督,待中枢有空位,再谋升迁。

  齐康不是。

  他回朝后细细研究了中枢七人履历,然后,他发现了破绽。夏学士府中打点交际的是一位二房如夫人,这位如夫人育有儿女五人,是出名的贤良。齐康再一打听,夏学士原配、老娘都在老家哪。

  齐康立刻当朝参夏学士一个大不孝的罪名。说夏学士带着爱妾与爱妾所出的庶出子女在帝都享受,留下老娘原配在老家吃土。

  这事当时闹的很大,凭夏学士如何为自己开脱,说所得薪俸都令人送往老家供养母亲。也架不住齐康嘴毒,齐康咬死了,天下没有比帝都再好的地方,你老家就是个鸟不拉屎的穷地界儿。你不把老娘接帝都奉养就是不孝!

  他还干了件特缺德的事,他悄悄令人到夏学士老家把夏学士的原配老娘嫡长子都接帝都来了。

  相较于夏学士当年俊雅清贵,他留在老家的三位至亲是显得有些粗糙了。

  夏学士名声受损,他又是个爱惜羽毛的性情,便辞去了礼部尚书之位。

  然后,齐康顺利的留在帝都,掌礼部,入阁为相。”

  荣烺感慨,“夏学士的确德行有亏。”至于齐尚书,这完全是正常操作。

  “那是夏府尹第一次来帝都,之后就留在国子监读书了。他科举就有点晚,春闱成绩也一般,后来受他父亲的连累,一直外任。”

  “原来如此。”荣烺奇怪,“那有这调回帝都的好事,夏学士怎么没把他那爱妾生的孩子弄一个回来。”

  “颜相没推荐他旁的儿子。”赵族长道,“何况,这些年,夏学士在西南之地主持学政事务,称得上尽心尽力。他虽不算一等一的人物,也并非无可取之处。夏府尹外任多年,素有令名,他心中纵对儿女有偏爱,帝都府尹的位子最适合谁,他心里还是清楚的。”

  荣烺便明白,夏学士诸子中,怕唯有夏府尹最是出众了。

  “既然你说他有可取之处,我便给他个机会。抓得住是他运道,也能离间他与秦太师,抓不住就算了。”

  眼下,夏学士之于荣烺,不过小节。

  深吸口气,荣烺道,“禁卫四军,我与楚白两家关系最好。如果我掌权,他们绝不会反对。但他们也没有跟我亲近如咱们这般,我手里没有兵权。”

  “那公主是怎么打算的?”赵族长问。

  荣烺道,“楚大将军父子故去,楚宣也随朱雀卫北上了,不过楚家还有家将。我会先助阿楚掌握楚家。这件事问题不大。”

  她与阿楚自幼相识,彼此都深有了解。荣烺道,“白家那里,我把握不大。但如果想进宫,起码得让玄武卫听我的才行。”

  “白大将军一直未得陛下信赖,若非有卫城之战,有殿下的支持,白家想重掌玄武卫不易。”赵族长虽与白家无甚交情,但,他一直有关注白家,“只要殿下伸出手,白家必然会效忠您的。”

  提醒荣烺,“据我所知,白大将军与先安国公交情极深。”

  荣烺,“我跟安国公也说的来。我还跟阿李很好呢,可这有什么用,安国公都过逝了。”

  “殿下怎么忘了,安国公过逝前,向唐族长托孤。唐李两家,数百年互为姻亲,关系较常人不同。”赵族长道,“拉上唐家,白家必然对您忠心不二。”

  荣烺素有决断,此际毫无犹豫,“那就这么办。”

  赵族长倒是罕见的有些犹豫,“殿下要直接登位,怕是不易。纵然帝都好控制,刺激太大,宗室清流都难点头,何况还有外地诸藩,各大总督。”

  “您想什么哪。何必这么急,也不要这么绝。我从不在乎虚名,先把大权握在手里。”荣烺眼眸细眯,“我已经不想再看到百姓受拖累了!”

  赵族长松口气,以往看公主黏黏糊糊拿不定主意时郁闷,公主忽然间决断非常,赵族长又担心她要一步到位,那可不是与禁卫交好就能办到的事了。

  既然公主懂得轻重缓急,再好不过。

  见公主大事都与自己商议,赵族长始终一事牵挂在心,悄悄问公主,“殿下找到太后娘娘的暗探了么?”

  荣烺颌首,“我已明白了。”

  她又道,“我该早明白的。”

  赵族长并未多问有关暗探之事。

  两人议定大事,赵族长提醒一句,“还有姜家,公主要早定主意。”

  “咱们商量大事都是在姑祖母府上,还有什么需要早定主意?”荣烺长眉微挑,“至于姑祖母姑祖父,早在徐良娣进宫时,就后悔了吧。”

  赵族长被荣烺的厚脸皮深深折服,忍不住道,“我说的是皇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