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第3节(2 / 2)


  再是炎朝太宗皇帝异军突起,先北伐、后南征,直接将蒙古铁骑挡在了居庸关外,一统中原大地。

  历史进程变了,该出现的文化名人却没怎么变,科举要考的书也……一本没少。当然,是针对当前这个时间点来说的。

  经典启蒙书籍《三字经》《百家姓》《千字文》自不必多说,除此之外,还有《幼学琼林》《千家诗》《笠翁对韵》《性理字训》等,待蒙学书读完了,还有《增广贤文》《朱子家训》这样的拓展书。

  以及一时半会儿看不完史书的人,讲经史典故的《龙文鞭影》得读吧?《史学提纲》这类简史总要看看吧?这些都不看,你文章用典写什么?总不好凭空杜撰吧?

  上头这些都学完了,才是正式开始科举教学的时候。

  之后的四书五经、史书律法、诗词文集、各类集注,更是书山学海。

  饶是穆空青前世经历过几次备考地狱,也不禁对这情况开始发愁。

  不过,不知道是他现在年纪小,又或者是穿越了之后有了什么金手指,穆空青现在的记忆力,好得让他自己都惊叹。

  不说是过目不忘,那也差不了多少了。

  至少,他靠着自己空闲下来的时候,蹲在族学里断断续续听的课,现在差不多是能背完《三》《百》《千》的了。

  虽然对释义的了解还不透彻,但能只凭这听来的那些,就能把内容完整记下,足以见他现在的记忆力有多好了。

  这一点,也算是给了穆空青一点信心。

  穆空青一想到自己要学的内容,就觉得头皮发麻,时间紧迫。

  虽然现在还没有人告诉他穆梅花的事情,但想也知道,要是他真的过了二十来年才中个秀才,那黄花菜都凉了,还谈什么公道。

  采买好纸笔,族长又吩咐他,若是想早日进学,明日卯时三刻便要到学堂。

  穆空青认真应下,穆老头也连夜给他打了个小书箱。

  第二天一早,穆空青就背上了他的小书箱。

  早上,差不多全家都起了。

  穆老太和孙氏殷殷不舍地叮嘱,穆老二一手拿着锄头,一手按在小儿子的肩上。

  还有穆二丫从门后探出的脑袋。

  明明学堂就在村子里,却给穆空青一种他即将远行的感觉。

  穆空青露出惯常的笑脸,挥挥手,迈着欢快的小步子,往熟悉的方向去了。

  第3章 一个同学

  穆家村几十户人家里,穆氏族人占了一多半。

  可穆家村并不是什么富裕村落,即便族学只需自备纸笔,能来念书的也是少数。

  起初,那位举人老爷还在世时,穆家族学是不问年纪,皆可入学的。

  后来举人老爷去了,穆家也没能再出个读书的苗子,渐渐便有些入不敷出。

  考虑到先生精力有限,再加上农家活多,年纪长些的孩子都得为家里干活,这才定下了五岁到八岁的三年之期。

  如今在穆家族学中念书的,拢共只有六人。

  有族长家的两个孙子,穆云平和穆云安,两人是堂兄弟,上下差了几个月,今年七岁。

  一个穆家村的富户家的独子,叫穆正廷,只比穆空青大一岁。

  还有两个已经满八岁的,都不是能走科举的料,已经预备去镇上当个学徒了。

  穆空青第一天上学,来得很早。

  学堂里只有穆云平穆云安两兄弟。

  这两兄弟自小便被族长寄予厚望,小小年纪看着便是一身文气。

  据穆空青这些年偷摸观察到的情况,这两人的成绩也确实是族学中最好的。

  如今不过七岁,就已经学完了蒙学书。

  听闻过些日子,就要去镇上秀才开的私塾念书了。

  穆空青进屋的时候,这二人正对着书,看着像是在复习。

  穆云平听见开门的声音,转头望了过去,见到穆空青后愣了一下,才说道:“是空青啊。昨日爷爷同我们说过,你来得真早。”

  穆云平兄弟平日里,是不常和村里的小子们玩耍的,但对穆空青这个时不时就在族学附近溜达的同族弟弟,还算是比较熟悉。

  昨天听爷爷说了一句,穆云平就把人对上号了。

  穆云平一开口,穆云安也注意到穆空青了,但他只是冲穆空青点点头,便算做是打过招呼,又埋头苦读。

  穆空青也不在意,他规规矩矩地向两人问过好后,又四处张望了一下。

  学堂里只摆了四张大桌子,每张桌子前都有一条长凳。

  可能是考虑到族学中都是些稚童,桌子和长凳都是放矮的版本。

  除了穆云平两兄弟坐的那张,还有两张桌上是放了砚台和瓷碗的。

  穆空青想了想,还是选了那张空置的桌子坐下。

  他平时也不常和村里的孩子一起玩耍,对学堂里的人都不算熟悉,万一碰上不好说话的,倒是给自己平添烦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