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6节(2 / 2)


  薛树如遭雷劈,“那萍姐儿可不是要废了?不能生育,哪家的人家敢要她,就算要,也必定是不看重的继室之流。”

  林氏哭道:“都怪薛令芳,她整日在萍姐儿面前炫耀富贵,萍姐儿年少脾气大,可不是要打闹些。她本就是没事了,偏又装出个可怜样儿,让大哥发了怒,那宋氏又仗着自己生了祥瑞,不依不饶的,大哥又罚了萍姐儿跪祠堂,那冷水冷风一刺激,萍姐儿可不是身子毁了吗?”

  薛树叹气,“难不成日后女儿还真要做人家的继室了?”

  薛令萍在房中咬牙撑了过来,听见外面父母的声音,眼神空洞地望着床顶,泪水已经将枕头打湿,她半晌才有了些精神,不甘地攥紧了衣袖。

  ……

  春光正好,薛林自得知小女儿喜欢花木草植之后,便命人将园子里的一些花木移植到了丹枫院中,现下不少都开了花,原先养在墙角的桃花早被人当成了神迹,偷偷摸摸采了一些,就连京城中几个寺院的和尚大师,也仗着厚脸皮求着薛林,挖走了不少,如今是又重新种了些。

  方奶娘抱着薛令蓁出了房间,到这院子中晒晒太阳,薛令芳瞧了,索性拿着一些书来教她说话。

  五个月大的小娃娃愈发是粉雕玉琢一般的精致,皮肤白如玉,这短短的头发却都是深深的墨色。这时,天气转暖,方奶娘给薛令蓁穿了件樱草色的小衣裳,脖子间一晃一晃的项圈下缀着颗碧绿流光美玉,莲藕般圆润素白的小手臂上没戴什么铃铛银镯,却缠了好几圈一串小叶紫檀的佛珠串。

  每当薛令芳读到故事的精彩处,她也忍不住咧开长了些牙的小嘴笑呵呵的。

  在薛令蓁孜孜不倦地努力下,在三月中旬,她终于开口说出了今生的第一个字——“串”。那日宋氏见她一直抱着那串佛珠手串不撒手,有心逗逗她,就将佛珠拿走,惹急了薛令蓁,张口来了个“串”字,让宋氏乐得好半天,她也成功被冠上了“神童”的名号。在她众多名号之中,这也就算不上什么了。

  薛林知道后,也是欢喜地带着他那位新宠来瞧过一次,有些可惜蓁姐儿不是个男孩。对此,薛令蓁只给了他个白眼,若自己真是个男孩出生有这般异象,早就被那疑心甚多的皇帝给暗中除了去。

  薛林的那位新宠是薛令芳从她爹娘手里救下的,本是要卖到青楼的,自是将薛令芳视作救命恩人,比之落入不干净的脏地方,能做薛林的通房丫头她自是愿意。因是乡野出身,相貌娇憨,比之梁姨娘更有一番淳朴自然,梁姨娘又没了宝哥儿,宠爱就不如以往。

  薛令蓁开口说了一个字,那第二个字、第三个字就说的顺畅多了,再加上她本就不是寻常孩童,如今已经可以简单说些连词。薛令芳见她喜欢说话,也就时常给她读些小故事,这也是薛令蓁婴儿生活里不多的一丝趣味。

  对于新来的宝哥儿,薛令蓁的态度一直不算太好,毕竟从薛令芳的只言片语中得知这娃的亲娘就是差点害死自己的人,不过倒是宝哥儿看到与自己差不多大的孩童,表现的十分兴奋。一看到薛令蓁也在晒太阳,便也伸着手,叫道:“要……要……”

  奶娘无法,只得抱了宝哥儿过去,薛令蓁偏过头,拍了拍姐姐的手,继续发奋识字听故事。

  与她的早慧机灵相比,一同养在丹枫院的宝哥儿就显得平庸许多,如今也有一岁多,在奶娘的教导下,也会说些话,开始学着走路。宋氏到底不是狠心到底的人,念着一双女儿,倒不曾苛待了宝哥儿,只也不亲近,命奶娘照料便是。

  宝哥儿的奶娘初来丹枫院时,虽知道三姑娘是个祥瑞郡主,对薛令蓁也是十分敬畏,却也因自己照料的乃是未来的国公爷,而对方、张两个薛令蓁的奶娘有些轻视,被薛令芳瞧出,敲打一番,才老实下来,按照薛令芳的吩咐,教着宝哥儿说话,却不再提一句梁姨娘,周围丫鬟也不得提起宝哥儿的生母,势要宝哥儿忘了梁姨娘。

  宝哥儿年纪小还不记事,一开始倒还有些不适应,待过了一些日子,就忘了梁姨娘,又有奶娘照料,与他在溪梅院中的日子并没有太大的不同,便也适应下来。

  见这个漂亮娃娃一直不理自己,宝哥儿咬着手指,有些委屈。薛令芳见了,倒想起上辈子来,薛林除了宝哥儿再无其他儿子,宝哥儿长大后资质一般,与自己也不甚亲近,这一世将宝哥儿养的亲近些,若还是他袭爵,这般一来对母亲和妹妹也都好,她也想看看,自己亲生的子嗣却认他人为母,梁姨娘是何感受。

  “你这几日都在教宝哥儿说话?”薛令芳揉了揉妹妹娇嫩的小脸儿,放下手中的书籍,问向宝哥儿的奶娘。

  奶娘心里一个哆嗦,连忙回道:“这是自然,素日里,从未敢提过梁姨娘。”

  薛令芳命双喜赏了她个金戒指,道:“日后也当如此。你是宝哥儿的乳母,必是要跟在他身边的。此次梁姨娘受罪,也是因为不敬主母、不分嫡庶的缘故。宝哥儿又是父亲的庶长子,更要知晓这些规矩。现下他小,无先生夫子教授,你便要教他知道这些道理,最重要让他分清,嫡尊庶卑的道理,万不可学了梁姨娘的猖狂做派。”

  奶娘收了金戒指,忙不迭地应下,她奶了宝哥儿一场,生出些母子情分,倒真心希望宝哥儿忘了梁姨娘,日后跟在大太太这儿,为着郡主的面子,自然不会苛待了去。这庶长子的名声到底尴尬,若养在正房太太这里,日后身份自然贵重些。

  薛令芳安排好了宝哥儿,扭脸就见这小妹瞪着一双明眸望着放在桌上的书,不禁轻笑:“你倒是个好学的。来日给你请了先生,你可不许逃学。”

  薛令蓁眨了眨眼,露出一对梨涡,甜蜜蜜地叫了声“姐”,她不过是不想当个文盲罢了。

  见天色快晚,薛令芳让奶娘带着两个小主子回房,自己则去了宋氏的房中,一同用饭。

  第13章

  屋内并未点什么香,因有薛令蓁在,谢嬷嬷只在屋内摆了一些鲜果,另在花瓶中插了几株新开的花枝,因此屋中常有着淡淡的清香。

  一身银红的家常褙子的宋氏盘腿坐在榻上,拿着笔圈圈点点,不知道正画些什么。

  自小女儿受封郡主那日起,宋氏便知自己怕是留不住这个女儿多长时间,如今不过是因她年纪小,离不得生母。天定的祥瑞贵人又岂能嫁给旁人,待长大些,皇帝必是会让人接进宫中教养。

  她已对不住这女儿,便想让她过得好些。现下薛令蓁不过五个月大小,宋氏便已经琢磨着要请几个名师来教导女儿。薛家之中,就算是女子,也是要入学的。薛令芳当年不过四岁半,就跟着姐姐薛令萱出入家中的女学,由聘请来的女夫子教导。只是因发生宋家之事,府中出了动荡,原先的女夫子也就离开了薛家,如今还未找到新的先生。宋氏此时也是在为薛令芳选择女先生。

  薛令蓁表现出来的十分早慧,将来又是要离家生活的,在家中能多学一点也好,也免了到了宫中出了差错,这样便要更早些入学了。

  毕竟她将来要走的路,与一般的女儿家不同的,在内宅里娇养的生活只会在将来害了她,礼仪才华,宫廷手段这些都缺不得。

  这一点,宋氏和薛令芳想到一块去了。

  薛令芳悄悄走近,见宋氏聚精会神地望着小册子上的名单,手中的笔已经划去不少名字,便知宋氏还在犹豫。

  “阿娘若是信我,我倒是有一个人选。”

  宋氏拉过她坐在身边,将手中的册子撂在一边,笑问:“是何人?我让谢嬷嬷将京城内有名的女夫子都记在了这册子上,难道你所说的人不在这册子上?”

  薛令芳笑了笑,“是那位谢三娘。”

  姓谢的,被称作三娘的女子甚多,可惟独一个谢三娘可算得上是一位人物。薛令芳自听过她的事迹,考虑许久,才定下了她。

  宋氏眉头不禁微微一皱:“她……”

  这位谢三娘名声的确极大。她也是与宋氏差不多大的京中贵女,出身是谢太傅的嫡女,在族中排第三,名唤谢琼,因容貌才华俱是出色,当年还差点被选为太子侧妃,不过因其已定了亲,方作罢。

  这位贵女年少出嫁,青年丧夫,因与亡夫鹣鲽情深,故而不愿再嫁。当年她守寡,父母逝去,长兄不慈,有一位王孙贵族有意纳其为妾,又以权势威逼利诱,她却有计谋全身而退,反将那王孙贵族的名声毁于一旦,灰溜溜地退出了京城。而这位谢三娘现下正隐居于京郊灵云山下,又因诗画书法出众,声望甚大,却从不收徒。

  京中原也有一些贵女想拜在她门下,以好博出个才名,却也不得行。

  以谢三娘的才识,做薛令蓁的女夫子绝对绰绰有余,可宋氏还是想不通,这么多的人选,为何薛令芳偏选了她?

  薛令芳浅笑:“我想让三妹妹学的,不只是谢三娘子的才华,更是她的气度。刚柔并济,不软不弱,自有计谋与风骨。只有这样,才能长久站得住。”论才华,陆家伯母郎媃不输于她,可媃姨脾气太过宽和,就过于“软”。母亲,却偏于刚直。

  宋氏沉默思量稍久,道:“既这样,那就定下。我在闺阁时,也与她有些交情,写了帖子去请她来,想来是会答应。只是她愿不愿意真收你妹妹为徒,我就不知了。”

  ……

  皇宫之中,已经是了深夜,盘龙殿内倒依旧是灯火通明,殿内伺候的宫人们早被皇上赶了出来,就连心腹大太监张德寿也没落得好,此刻仍熬着夜在外候着,时不时瞄着殿内的动静,不禁打了个哈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