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5节(1 / 2)





  “还好罢。”月陇西听懂了她的只言片语,放下手中的案宗,神情平淡地道,“卿姑娘以长辈的口吻教导我努力存钱开枝散叶,陇西受教,于是送长辈回府有什么不对吗?”

  卿如是:“……”你赢了。

  他们二人全程再无交流,卿如是回府后便做贼似的溜进了闺房,生怕被卿父卿母发现个好歹来多询问几句,那就麻烦了。

  入夜后,卿如是带着默好的三篇文章入了采沧畔,有叶渠的指示,她直接走的暗道,通向上回与他交谈的房间。

  叶渠见她来,十分高兴地捧出一本崇文遗作,翻到有折痕的一页,“你看看我发现了什么?你上回问我的问题,我已有查寻的方向了。”

  百年前修复崇文遗作的那个人?

  卿如是双眸微亮,低头细看那本书,是书斋里随处可见的一本崇文文集,那一页被叶渠写过不少旁批,最为醒目的是一个字。被朱砂笔圈红的字。

  “你看我圈出来的这个‘卿’字。”叶渠兴奋地解释,“修复这本书的人写这个字有个习惯,会在右边多加一个点。若是不仔细看,还以为是誊抄时溅上去的墨汁,但我比对了好几本书,发现总有那么几篇中,用到‘卿’字,右边都会不自觉地加这一点。字迹能模仿秦卿的簪花小楷,写字的习惯却模仿不了。”

  卿如是恍然,赶忙写下一张字条:您是说,这个在“卿”字边加点的习惯就是查寻的切入口?

  叶渠点头,拈着胡须笑道,“虽不知是何意,但我总联想到古时名句,‘有时醉里唤卿卿,却被旁人笑问’、‘偕老共卿卿’、‘莫将闲事恼卿卿’,许多名画名帖上用到这些诗词时,写‘卿卿’中第二字便会用一点来代替。”

  “百年之前,惠帝时期,必然也有这样省笔画的人,可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习惯。”叶渠道,“倘若我将那时的名人字画都拿出来比对一番,不就大概知道有可能修复了崇文遗作的是哪些人了吗?”

  的确是个方法。能修复崇文遗作的人,十有八。九不是无名之辈,既然不是无名之辈,就很有可能留下名帖名画,流传后世。只要按照在“卿”后加点的写字习惯去找惠帝时期的名仕作品,就能推知遗作修复者的可能人选。

  卿如是欣然写道:多谢叶老费心,无以为报,晚辈带来了几篇《论月》中的文章,希望能帮你先应付那位贵人。剩下的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默完,届时再给叶老送来。

  叶渠摆摆手,“这件事你不必担忧,贵人不至于找我的麻烦,这本书丢了,他自己的麻烦才是最大的,没空治我的罪。这厢他忙得焦头烂额,我还算清闲。”

  他这么一说,卿如是放心了些。两人又探讨了一番百年前推崇崇文思想的名仕,卿如是见天色不早,才走密道离去。

  “有时醉里唤卿卿,却被旁人笑问。”

  她坐在闺房,桌上放着倚寒的来信,她却不拆,只反复念着这句诗。突然想了些十分莫名其妙的问题,她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突然就想到了这个问题。

  她想:前世她的姓和名,几乎同音。那么问题来了……

  卿如是微眯了眯眸,又觉得纠结这个很没意思,顷刻间便抛开杂念,拆开倚寒的信,信上唯有寥寥几字,写尽怅然:钓鱼未果,彷徨若失。

  第二十一章 倚寒兄真的很可怜了

  除这八字以外,愣是连落款都不愿意再施舍出来。想必这生活的重压已让他身心俱疲,在那位不愿意透露过去的故人的折磨下,倚寒兄他是真的很可怜了。

  秉着要做个人且好人的信条,卿如是决定帮他到底,她倒要看看是个什么牛鬼蛇神,能丝毫马脚不露。

  提笔蘸墨,卿如是回他八字:溯回旧事,循循善诱。

  想了想,她又十分善良地给予了他鼓励:尚未成功,再接再厉。

  既然是旧相识,那必定有共同的回忆,如果把回忆当着那故人的面讲一遍,看故人有什么反应,不就能判定究竟是不是他认识的那个人了吗?

  至于原来的钓鱼手段,卿如是觉得失败的很大可能是倚寒试探得太过明显,或许那故人十分聪明,事先察觉到倚寒的深意,所以生了戒备之心,刻意隐瞒。

  但共同回忆就不一样了,能教一人惦念这么深的故人,他们以前一定有过许多可歌可泣的回忆,没准这位故人听之动容,绷不住就从了呢?

  绝妙。卿如是为自己的聪慧拍了拍手,随即卷信入筒,给白鸽喂了些食后将它放飞。

  还有三日就是郡主寿宴,案子刚有些突破,卿如是没多余的时间花在书信往来上,书信能简则简,大家多节省些时间最好,想必倚寒也挺忙的。

  她转着书,放空自己,盯着晃成虚影的书边,思绪也跟着转。想通手法,却找不到凶手,是哪处细节被遗漏了,还是这个手法真就无懈可击?

  陈肆和赵骞的嫌疑被排除了,霍齐呢?门上的鸡血真能准确引来过路人的驻足询问吗?她好像忽视了一些很简单的事。

  直觉来说,这些非常简单的问题,也是案子的关键。

  一坐就是一个通宵,她死抠着每个细节捋了一遍又一遍,时辰过去竟毫无察觉,直到耳畔传来鸡鸣的声音。

  就是那一声鸡鸣。

  卿如是苦思一整晚的细节被找到了,猛地拍桌站起,极快地拿毛笔写下那至关重要的一点。

  这点一落笔,她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:能布置出这么精妙的杀人计划的人,会这般粗心大意?

  她推开窗看向外面,还有一点未褪的月光,隐藏在青灰色的薄雾中。探究地紧盯住潜伏的那抹月色,有些被忽视的东西若隐若现。

  是什么呢?

  思考半晌无果,卿如是只好先放弃深思,先去大街上察看,将找到的那处细节坐实。

  她骑着马,慢慢悠悠地游荡在大街上。寥寥几人在道上走着,小贩还没来得及将摊子摆出来。

  卿如是寻思着去照渠楼坐着吃点东西,打马过去,隔着一道横街,意外地看见萧殷正蹲在照渠楼外,给一名乞丐送糕点。

  “萧殷。”她唤了一声,看见萧殷伸出的手微微一顿,而后将糕点放在乞丐手中,这才站起身,礼貌地朝她颔首。

  乞丐见两人相识,赶忙走了。

  卿如是将马缰丢给小厮,随着萧殷一同进楼。他问,“卿姑娘似乎不怎么赖觉,今日来得太早了些,是来听戏的吗?”

  “不是,我随意转转。”

  卿如是话音未落,就听见一声音调极尽婉转的“好巧”,她惊讶地抬眸看去,月陇西坐在二楼雅座上,从一堆卷宗里抬眸看向她,身旁站着明显没太睡醒但执着地抱剑凹出冷面侠风姿的斟隐。

  萧殷解释说,“我正想告诉你,世子也在。也是随意转到此处的。”

  说完他便领着卿如是上了楼,然后恭敬地退了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