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0章(1 / 2)





  第十章

  高沾退下,周恒又接着问她,“姜家嫡女姜姝,生在长安,画像中人,又岂会不认识?”

  姜漓不敢做声。

  “别再想法子诓朕,你诓不过朕。”

  姜漓额头伏地,道,“是奴婢仰目二皇子。”

  周恒的眸色生了异样,“一个死人,有何可仰目之处。”

  姜漓强压住狂跳的心口,说了进宫以来,最长的一段话,“奴婢曾听父亲说,两年前幽朝同戎国的那一战,二皇子曾跟随陛下征战,最后关头,不惜以自己的性命保了陛下无恙,是以,我幽朝才会有今日的繁荣昌盛,奴婢心头感激二皇子,感激二皇子赐予了百姓一代明君,我大幽朝日后必定安康永固。”

  往日就算高沾拍马屁,也不及她半分。

  虽露骨,但很有水准。

  周恒意外地看了她好半晌。

  “你见过他?”

  姜漓及时摇头,“未曾。”

  周恒的脚尖终于挪动,回到了案前,突地换了个话题,“今日见到姜夫人,都说了些什么。”

  姜漓答,“问了奴婢一些日常,还给奴婢带了一袋银子。”

  “还有呢。”

  姜漓心头又开始不安,道,“没有了。”

  周恒没再看她,回头从案上,拿出了另外一幅画像,直接扔到了她跟前,“你今日耗费了心神,不外乎就是为了这。”

  画像“啪嗒”一声落在姜漓的跟前。

  那画轴在她眼前,摇摇晃晃几颤,摊开了半截。

  是位姑娘。

  旁边的小字写着:姜京兆之女,姜姝。

  一股铺天盖地恐慌从头袭来。

  姜漓身子伏在地上,地衣的粗糙摩擦着她的额头,“陛下,是奴婢生了贪念......”

  “偷桃换李,私逃出宫,欺君。”周恒坐回椅子上,平静地问她,“你还想要什么罪名?”

  姜漓再没了狡辩的机会,只道,“奴婢知罪。”

  周恒沉默了半晌,“你胆子不小。”

  “请陛下开恩。”

  “那夜你私逃,逃出去当如何?”

  姜漓趴在了地上,“奴婢在罪难逃,奴婢认罪,陛下仁慈,还请陛下饶过姜家。”

  周恒面无表情,“朕从未仁慈过。”

  姜漓六神无主。

  突地就想起了曾经浣衣局碧素姑姑说的话。

  陛下心头有位姑娘,那姑娘懂熏香,恰巧就被你碰上了,关键时候,你该知道如何保命。

  姜漓闭上了眼睛,道,“奴婢愿一生呆在宫中,伺候陛下,替陛下熏香。”

  半晌,周恒道,“你倒是敢承诺。”

  “奴婢所言发自肺腑,日月可鉴。”

  姜家上下几十条人命,值了。

  周恒没再同她废话,将桌上二皇子的那副画像,缓缓地卷了起来,“这东西留在你身边不合适,还回去。”

  姜漓抬起头,周恒将那画像递了过来。

  姜漓不知,他到底有没有开恩饶了姜家,忐忑地起身走到案前,去接画像。

  周恒却又收了回去,“备个火盆进来。”

  姜漓眸子一跳。

  “烧。”

  姜漓看着周恒将那画像丢进了红彤彤的炭火上,屋子里一股烟冒出来,画像在她眼前燃出了火苗。

  在久财崖闲着无事时,清师傅也会同她说几句朝堂上的事。

  太子和二皇子不和。

  这样的关系,终是在二皇子战死沙场后结束了。

  二皇子救了他的命,再大的恩怨也该了了才是。

  姜漓不懂朝堂的政事。

  就如同不懂父母为何会私藏炸|药一般。

  她问过清师傅,清师傅说,大人的事,你一个小孩不懂。

  后来长大了,也没见清师傅同她解释过,她想寻到了机会再问,可清师傅却先死了。

  朝堂的事她不懂,但她进宫大半年,知道陛下的铁面无私。

  姜家怕是在劫难逃。

  火盆里的画像化为了灰迹,姜漓的眸子倒也不如先前的慌乱,冷冷清清,放弃了挣扎,安静地等着他降罪。

  片刻,周恒却道,“另一张,也烧。”

  姜漓错愕的抬头。

  周恒的脸色,没有姜漓想象中的怒气,平平淡淡,毫无波澜。

  可姜漓却似是从黑暗中窥见了一丝天光。

  许是怕周恒反悔,姜漓扔的比之前二皇子的画像要快,火苗子再次腾空烧起来,姜漓又是截然不同的心境。

  陛下是不是开恩了。

  两幅画像均成了白灰后,姜漓转身,想去求证,周恒却再也没提这事,下巴一扬,瞧了一眼案前那早已冰凉的香炉,道,“当差。”

  姜漓抱着香炉子,心神不宁。

  犹如头顶上悬着一块石头,快砸下来了,它忽然就停了,但姜漓不知道,它何时又会砸下来。

  很煎熬。

  姜漓终是明白了过来,皇上是在温水煮青蛙。

  她的所有把柄都在他手上,她的命,姜家的命也在他手上,他高兴了可以忘,不高兴了便会想起来。

  这便是一代帝王,最能拿捏人的本事。

  夜深后,一切归于平静,就似什么也没发生过。

  周恒伏案批起了奏折,姜漓埋着头焚香。

  安静的屋子里,突地一声翠响,周恒手里的笔顿住,冷冽的眉眼,淡淡地扫了过来。

  姜漓立在一堆的碎片之间,脸色惊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