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25节(1 / 2)





  对于这件事儿,文武百官讳莫如深,一场风暴似乎在京城上空酝酿。

  至此,到永庆十四年的二月,户部尚书俞峻等人已在诏狱中被关押了近半年有余。

  也就在这一年,万岁爷北征无功而返,回京后病重,自冬迄翌年春,持续大旱,梁武帝陈渊下罪己诏求雨。

  诏下七日,雨降。

  或许北伐的不顺和这一年的天灾终于动摇了梁武帝的决心,三日后,梁武帝陈渊终于命人将俞峻等人从牢里又给捞了出来,许是面子上抹不开,也不官复原职,就这么晾着。

  时至日暮,帝国的落日在寒风中徐徐降下,北风冷得几乎能掉下冰渣子下来。

  朱红色的宫墙驮着苟延残喘的霞光。

  俞峻立在丹红的宫墙下,身形隐于了一汩暮色中,淡得几乎与这苍茫的暮色融为了一体。

  他在朝野上下颇有威望,哪怕身处令文武百官闻风丧胆的诏狱,这半年来狱卒也不敢拿他如何。

  在诏狱这一年,基本上便是看书写字就过去的。

  虽没吃太大的苦头,身形却消瘦了不少,愈发显得五官深邃,鼻梁高且挺直。

  在这长长的宫墙前当真是“冰骨清寒瘦一枝”。

  纤长的眼睫如鸦羽般卷翘,半遮半掩着底下这寒色凝碧的双眸。

  垂在袖口的指节如玉,一袭青色的十二团鹤纹直身,因为常年握笔打算盘略有些畸形。

  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,嗓音尖细,却是个小太监。

  小太监叹了口气,端详了他的神情一眼,见俞峻他神色极为平静,小太监面上似有感慨,恭恭敬敬地说:“大人,请吧。”

  照惯例,户部尚书为正二品大员,出行都有轿子,不过如今他只能算是个白身人,俞峻也不在乎,眼睫一垂,腿一迈,快步出了宫门。

  宽大的袖摆被风一吹,贴在这苍白的手背上,又勾勒出手背指节这劲瘦的线条。

  索性家就住在东华门外锡拉胡同里,离皇宫不远,双腿走倒也方便。

  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,细细留意着街边儿的动静,见百姓安居乐业一如往昔,心里这才稍稍安定了些许。

  在诏狱里不见天日地关了这大半年,好不容易终于能回趟家了,俞峻他却在门口顿住了。

  府邸也不似当年的荣光,阶前杂草横生,败甑颓铛,寥落悲凉得紧。

  他踌躇了半会儿,推开半掩的门走了进去。

  “当”地一声,一个陶土的花盆倒在了靴前,花盆子里的花也早就枯了。

  蹲下身,那常年握笔略有点儿畸形的手指,将花盆一托,扶正了,摆到道边儿去了。

  家里唯一的老仆钱翁这两年身子不大好。

  当初抄家的时候被人推了一跤,落了病根,已然不能再下床。

  俞峻找了半天这才在角落里翻出个木盆来。

  家里本来就没什么东西,多是布衣瓦器,抄家的时候嫌弃寒酸基本没带走,但也摔碎了大半。

  挽起袖子,打满了水,将帕子放在木盆里浸透了。

  绞干了帕子,俞峻这才坐下替钱翁擦脸,擦手。

  完了,又去帮他脱鞋。

  那双骨节分明的大手刚碰上鞋面,钱翁就睁开了眼。

  和当初在越县时那副中气十足,必溜必辣大骂“三妮儿你个败子”的小老头儿不同,这一年的功夫,他老得飞快。

  俞峻只看了一眼,心下便知晓他时日无多了。

  钱翁睁开眼,看到了是他。

  动了动唇:“回来了?”

  “回来了。”

  俞峻头也不抬,亲自帮老仆脱下了鞋袜。

  热毛巾覆在后脚跟,钱翁操劳了一辈子,脚后跟皲裂,脚皮厚,不使劲儿很难擦干净。

  钱翁点点头:“回来了好,回来了好。”

  又问:“还回去吗?”

  擦完左脚,把毛巾放进盆子里搓了一把,绞干净了擦另一只。

  俞峻:“回去。户部那儿的烂摊子我不放心。”

  人活在世上,不能光靠这一口意气活着。

  如今国事未定,他若是为了这一口意气,辞官远走,到头来苦得还是百姓。其实他也知道,他不是那个必须的,离了他,这个庞大的帝国依然照常运转。

  不过是在这位子上做得久了,不放心。

  钱翁苦笑着捶了把大腿:“三妮儿你从小就有主意,性子又傲,个犟驴,我劝不动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