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27节(1 / 2)





  张幼双丢了烧火棍,喘了口气,眨眨眼露出个笑,走上前牵起了张衍的手。

  母子俩得胜归来,路上还买了个糖葫芦作为庆祝。

  牵着张猫猫软绵绵的小手,张幼双随口问:“要是别人欺负了你,你要怎么做?知道么?”

  他打小就体虚,身子冰冰凉凉的,握在手心像是握了块冷玉。

  张衍想了想:“以德报怨?”

  “大错特错!”张幼双停下脚步,吞下一颗糖葫芦,严肃教育,“以德报怨,何以报徳。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”

  “是《论语》?”

  “对。”

  “可是我不懂,”张衍低着眼思索了一会儿,果断发问,“以德报怨难道不是种境界吗?”

  这又是中国伦理道德观念中的一个传统命题了。

  便宜小崽子能提出这个问题,张幼双表示很欣慰。

  一扭脸,对上张衍困惑的目光,张幼双被萌得心肝颤,果断揉了一把便宜崽子的头发。

  “好问题,其实这个问题康有为之前也解释过。”

  “康有为?”

  “一个巨巨。”

  “你看,别人欺负了你,你还以恩德去报答仇怨,你觉得你能做到这一点吗?”

  “大多数人能做到这一点吗?”

  “所以康有为说,孔子之道不远人,因人情之至,顺人理之公,令人可行而已。”

  “孔圣人呢,是很有人情味儿的,考虑到了“以德报怨”切实的可行性。以“以德报怨”,听上去固然好听,实际上根本无法推行。”

  张衍顿了顿又问:“这就是朱文公所说的‘道者,率性而已,固众人之所能知能行者也,故常不远于人。若为道者,厌其卑近以为不足为,而反务为高远难行之事,则非所以为道矣’?”

  这话的意思其实说,“道”根本就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,就是生活中大家都能懂都能做到的。追求那种高远难行,高端大气上档次的,根本就不是道。嫌弃“以直报怨”这种太low太不上档次,转而追求高大上的“以德报怨”,反倒是叫大家都来当伪君子了。

  《中庸》里有这么四个字“道不远人”。

  值得一提的是,从古至今,儒家学者一般都不认同“以德报怨”这种屁话╮(╯▽╰)╭

  张幼双愣了一下,有些出乎意料。

  这不是前天才教过的吗,这就会背了??

  当下更老怀欣慰。

  小鸡啄米似点头:“所以,这也是娘平常为什么说儒家其实是重实用的。”

  张幼双摊手:“以德报怨在现实生活中完全没有可行性,这要是有人能忍,娘愿意称之为忍者神龟。”

  像那种“打完你右脸,把左边脸也送上去打”的教义简直太奇葩了好么!

  “而且人都是这德行,你退一步,他进一步。”

  有句话虽然老掉了牙,但说得没错,你的温柔要有点儿锋芒。

  站着有点累了,蹲在墙脚,张幼双一本正经地开始了今日的教学。

  “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和以直报怨这是不冲突的。”

  “你看,假如有个人欺负了你,你还原谅了他,他肯定会觉得这样做没什么大不了的。他下次还敢。”

  “他下次说不定就去欺负别人去了,你这不是在做好事,你这是在纵恶。”

  接过张衍已经空了的糖葫芦签子,

  张幼双拍拍手,站起来。

  “走吧回家。”

  “糖葫芦签子记得回家丢到垃圾桶里,不能随手乱扔垃圾哦。”

  养孩子其实是一件累并骄傲满足的事儿。

  张幼双固执地认为,养孩子不是说把孩子嵌在一个模具里,最终打造出你想要的模样。

  小孩子更像是一块儿未经打磨的璞玉,又像是一块儿顽石。

  如果你足够耐心,它将在你手上一点一点打磨出来莹润漂亮的光泽,这个过程很累,但亦将令人无比满足,无比自豪。

  当晚,张衍就将今天傍晚张幼双教的内容给记在笔记本上了。

  这也是张幼双教的,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。

  他其实是能记住的,不过娘说的话做的事他从来就不会违背。

  合上笔记本,张衍爬上了床。

  旋即,眼睫一颤,又睁开了。

  圆睁睁的猫眼里毫无困意,清明的如同初融的冰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