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65节(1 / 2)





  这封皮上的美人像,画得正是《镜花水月》女主角薛纨初登台。

  东城城郊,设帐饮酒,春日宴上,金樽清酒白玉箸,笙箫鼓乐,歌舞不休。

  在描写薛纨独舞这一段上,张幼双特地参考了《十面埋伏》里章子怡的那段水袖盘鼓舞。

  所谓盘鼓舞,是将数目不等的盘、鼓置于地上。

  莲步轻移,纤纤玉足踩在鼓面上旋转腾挪,或下腰或跳跃,或俯下身子,以手、足、膝拍击鼓面。

  鼓声时如撒豆,时如惊雷,时而急促,时而舒缓,急促时如千军万马动地而来,舒缓时如大珠小珠齐落玉盘。

  身韵合一,行云流水,翩若惊鸿,矫若游龙。

  春风骀荡,和光霭霭,霏霏融融的杏花云雾下,在这幽树繁花中,春日歌舞不休的宴会上,佳人一舞倾城!

  而唐舜梅根据张幼双所写的内容,描写的就是这么一副画面,笔法细劲流畅,既有美人的柔弱无骨,衣带蹁跹当风,又有这细劲绵延不绝的坚韧之感。

  设色典雅不失华丽,与这一草一木,一花一石,一山一水,相得益彰,那一树老桃曲干遒劲,点缀着点点或怒放,或含苞的桃花。

  当真是“春蚕浮空,流水行地”。

  用笔正是出自唐九疑无疑!

  “这唐九疑不是绝不轻易给人画画么?这伊洛书坊是怎么请的动他的?”

  还是说……是这话本的内容真的写得好?甚至博得了唐九疑的青眼?

  他们买书本来就是冲着唐九疑去的,这《镜花水月》只能算是附赠品,不过买都买了,自然还是得看看的。

  ……

  “……相公?”

  “相公??”伙计毕恭毕敬的嗓音在耳畔炸响。

  几个捧着书的青年俱都愣了一下,猛地被从书中拉回了现实世界。

  “啊?什么?”

  那伙计看他们茫然的目光:“相公,你们都站这儿看了一炷香了,要不要,去那边儿坐着看。”

  什么?

  青年们面面相觑,不可思议地睁大了眼,看了看手上的《镜花水月》,他们竟然看了一炷香了?!

  面前这书好像有魔力似的,不知不觉间他们的注意力就全都被吸引了进去。

  “这水袖和盘鼓舞两相结合,当真是巧思。又有唐九疑作画,光看这精美绝伦的封皮就不禁使人心生向往之意。”

  另有人赞叹道:“这“欣欣子”不愧能打动唐九疑,想来也是个风雅人物!只是不知究竟是哪位先生了!”

  老实说,《镜花水月》的作者“欣欣子”的文笔并不算考究,可一拿起来就是让人放不下去。

  这些青年们走后,伊洛书坊陆陆续续又来了不少顾客,这些顾客一开始都是奔着唐舜梅的名气去的,秉承着买都买了顺便看看的态度,却无一例外的全都沉浸在了《镜花水月》的故事里。

  其实识字儿的,有闲心看话本的,还多以读书人为主。

  这些读书人看着看着,只觉得头皮都要炸起来了。

  这篇话本怎么就让人这么……与之情绪共鸣?就好像自己就是那个薛纨似的?

  最令人难以启齿的是,这个什么“欣欣子”一向不吝啬在薛纨美貌上的笔墨,他几乎是详尽地,一一写出了她每天的穿着打扮,不厌其烦地描述她有多么多么貌美,旁人看到她时的心动反应。

  在这一点上,又与市面上那些艳情话本不同,市面上那些艳情话本多时以男性的视角来品评、甚至说亵玩女性。女性是被动的,是被观赏的。

  而“欣欣子”却另辟蹊径,以女人的视角来品评男性,薛纨却是主动的,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长处,规避自己的短处,来引诱男性作为自己的裙下之臣。

  为什么他们身为男子,每次看到薛纨成功,他们内心也忍不住高兴??

  《镜花水月》才刊行不到三天,就迅速霸占了市场,将宝晋堂新刊的,花了大力气营销推广的《两晋演义志传》给打了个落花流水。

  需知,坊间实在太缺好稿子了,缺到什么地步呢,书商就拿各种史料,稍微加工一下,中译中写作各种史书类传奇。

  像《水浒传》、《三国演义》这种建立在史料上的名著奇葩毕竟少之又少,多的只是粗制劣造的中译中,稍加串联加工一下,就新鲜出炉了。

  奈何通俗小说是卖方市场,话本供不应求,就算再水,也架不住老百姓们这蓬勃的精神需求,津津有味地追着看。

  其实看久了,大梁百姓们也就腻味了,这个时候,《镜花水月》横空出世,又有唐九疑为其站台,在伊洛书坊病毒式的营销下,可想而知大梁读者们的热情是何等汹涌。

  《镜花水月》的广受欢迎,非但是在年轻的学子读书人群体间,上至各种乡绅官老爷,下至走卒商贩,这段时间谈论的焦点无不都是《镜花水月》。

  “卖完了?”

  伊洛书坊的主家,吴家的宅邸内,此时也不怎么平静。

  听着管事的汇报,吴家老爷难得沉默了下来。

  他是个头发花白,眼眸深邃的老人,清瘦的容貌依稀可见年轻时的俊朗,与吴修齐足有六七分的相似。

  “是。”那管事匍匐在地上,似有感触地轻轻叹了口气,“这一几天下来,众人奔走相告,竟是全都买完了。”

  顿了顿,管事迟疑道:“小郎那儿……不知老爷有什么打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