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05节(1 / 2)





  收回视线,伴随着拥挤的人潮往前挪动,张衍心底紧张得轻轻抽搐了一下,看向了前方。

  坐在大门外之台上的就是越县的知县赵敏博了,也是俞先生的好友,看起来倒是个十分易于相处的老者。

  他此时正侧头和身边的胥吏说着些什么,两旁分列着胥吏,正对着名册按册点名。

  考试前张幼双就带他们来踩过点。此时明道斋的学生们,各个都有条不紊,有些虽是第一次应考,但心里都有些把握。

  越县还算富庶,设有专门的考棚,桌椅也无需自备,不像别的州、县,还得考生自备桌椅。

  搜检点名过后,是廪保相认。

  此时天还没亮,县衙里灯火通明。

  人群熙熙攘攘,远望着乌泱泱的一片全是人头。

  隆冬的天气,寒风凛冽,天际残月沉沉,哪怕拥挤在人群中,有人肉墙挡着,也还是冻得够呛。

  好在托了俞先生这一层关系的福,张衍他们这些明道斋的学生能先检先进。

  张幼双之前又特地统一定制了棉服,这些棉服在此时顺利地就发挥出了威力,十分保暖避风!

  看着这第一次县试没有经验,一个个在寒风中瑟瑟发抖,冻得脸色发青的学生们,明道斋的学生们个个别提多自豪了呀。

  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”,张先生说得果然没错!

  因为县试没规定非要按号坐,这点张幼双在之前就提醒过了,故而一进场,众人就开始哄抢,祝保才就仗着人高腿长,抢先占据了几个保暖、避风,光线又好的座位。

  这也是没奈何的事,因为这里面有个特别奇葩的规定。考试是在白天考,不许点蜡烛,叫“不继烛”。这就导致了坐在后排光线不好的座位上的考生,就十分难受了。

  “张衍,王希礼,过来,来给你们挑了个好位子。”

  张衍也没客套,点点头,发自内心地说了句,“保儿哥,多谢。”就坐了下来,摆出了笔墨纸砚。

  祝保才满不在乎地摆摆手“嗐!你我之间客气什么。”

  又诧异地看向王希礼:“王希礼你不坐么?”

  王希礼别扭了一会儿,微不可察地低声道:“……谢了。”

  各自落座之后,有胥吏来来往往的巡场,送热水,又有考生陆续入场。

  等人都到齐了,考棚缓缓关闭,击云板宣告着考试正式开始!

  大梁的县试只试一场,作八股文两篇。

  胥吏举着试题在考生间来回走动。

  第一道题是:谷与鱼鳖胜用

  祝保才微微愕然。

  这又叫张婶子猜中了!

  考的果然有一道小题。

  张幼双说考试都有规律可循,就比如乡试、会试每年都必须从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中出一道,这是每年必考的!而剩下来的那一道,就从《大学》或者《中庸》里面选。

  《中庸》的概率又高于《大学》。

  这或许也是因为大学不过五千四百七十四字之故。

  县试虽然自由度很高,但大抵还是脱不开科举的大环境!

  在此之前,张幼双就一直训练他们小题,所谓小题也就是之前她讲过的割裂经文的,包括截搭题在内的题目。乡试、会试这种正经的大典并不常用,主要还是考仁义、君臣、施政这些大的方向。

  而县试这种童子试,选小题则多有启发、开拓思维的意思。

  这个时候,明道斋的少年们又油然而生出了一股优越之感。

  想他们从前天天做小题都快做吐了有没有!

  于是就按之前张幼双训练的那样,扬长避短,发挥各自在理法辞气这些方面的长处。

  当真是有条不紊,胸有成竹!下笔如有神!

  王希礼望着卷子,倒是没着急写,而是微微愣神。

  原来不知不觉之中,张幼双的影响已经如此深远。

  这县试竟都叫她给猜中了!可她明明是个女人,绝无机会参加科举的机会。

  她是如何知道这么多的?!

  张衍扭头看了左右的同窗一眼,目光盈盈。

  虽然娘没机会参加科考,但如今,他却觉得这考场上无一不是张幼双。

  他们就是她意志的继承!

  这两道文题都不难。在明道斋的这些天,在俞先生的教导下,他于科场作文上又增了不少心得体会,学到了许多娘之前没教过的东西。

  微微闭上眼。

  张衍心知。这次考试对自己而言很重要。